账 号: @jl.gov.cn
密 码:  
  
     
  解读2005年预算草案报告  
 
来  源:
发布时间: 2005-04-28 14:51 字体显示:
 
 
  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有一个变化,就是按惯例该在大会宣读的《关于200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200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》,改为直接提交代表审议。这一变化,使今年的预算报告更加引人一读。
  2004年财政收入有“三个最”
  预算报告的一个突出内容就是,去年财政收入大幅增长,呈现“三个最”,即增长最多、增幅最大、完成预算情况最好。简要概括,就是大幅增收,大幅超收。
  预算报告显示,2004年财政收入达到26356亿元,比上年增长4641亿元,增长幅度为21.4%。这一增收额超过了1993年分税制改革基数年全国财政收入的总量。若不扣除新增出口退税指标1275亿元,全年实际增收5916亿元,增幅高达27.2%。这个增量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。1993年分税制改革前我国财政每年仅增收200亿?300亿元;1994至1999年每年增收为1000多亿元;2000至2003年每年增收为2000亿至3000亿元。2004年年增收则超过4000亿元。据此推算,2005年财政收入预计将达到3万亿元左右。
  科学合理使用超收收入
  在财政意义上,增收和超收代表着不同概念。增收是指预算执行结果比上年增加的财政收入,超收是指预算执行结果超过当年预算安排的财政收入。由于预算内增收都已安排了预算支出,因此只有增收中的超收部分才可以另行安排。正因如此,这块资金的投向历来备受各方关注,也更能考验财政部门的理财艺术和理财智慧。
  按照目前的财政体制,在增收的5916亿元中,中央财政占57.9%,为3426亿元;地方财政占42.1%,为2490亿元。在超收部分中,全国财政超收4061亿元;其中中央财政超收2538亿元,地方财政超收1523亿元。
  从预算报告提供的情况看,去年中央财政在安排超收使用上,主要用于解决历史欠账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。去年中央财政超收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:增加出口退税指标1275亿元,用于解决历史陈欠;解决退耕还林粮食历史挂账405亿元;支持农村税费改革和促进粮食生产,追加投入156亿元;增加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城市低保补助32.5亿元,拨付全国社保基金149亿元等等。客观地看,这种超收使用方式有两个好处:一方面,没有增加当年政府开支进而形成对宏观经济的逆向调控。另一方面,解决历史欠账某种意义上也等于减少了隐性财政赤字,减少了财政风险。因此,去年超收的使用方向既体现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,也是卓越理财艺术的表现。
  开支勿忘精打细算
  提到去年财政大幅增收和超收,很容易形成这样一个概念:目前财政日子好过,钱多得花不完???其实,这完全是一种误解。
    首先,在去年增收中,有2000亿元左右属一次性或超常规增收因素,不可能年年如此。这将影响财政收入增幅约9?10个百分点。一是局部地区、行业投资过热带来的增收。二是去年开始实施出口退税机制改革,地方在2003年底集中退税,2004年比正常年份少退一个季度,加上平均调低出口退税率3个百分点,这两项加起来共少退税近1000亿元。三是税务部门清理过渡性账户,也增加了近300亿元收入。这些增收因素,在2005年都将减弱或消失。同时由于连续多年财政收入基数越来越大,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的难度也将进一步加大。
  其次,目前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,财政收入并未到“富得流油”的地步,财政收支依然偏紧。为全面落实“五个统筹”、支持经济体制改革等,2005年将继续执行并出台一系列财税优惠政策,诸如进一步降低或免征农业税,落实支持就业和再就业等税收扶持优惠政策,都将相应减少财政收入。加大农业、教科文卫、社会保障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薄弱环节,推进西部大开发、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、促进中部崛起等,也都需要加大财政支出。在减收因素和增支因素并存的情况下,我们绝不能因为财政收入形势较好就忽视勤俭节约甚至铺张浪费,还必须大力开展增收节支,继续坚持艰苦奋斗,精打细算,勤俭办一切事业。  
 
 
 
  发 布 人: Matrix 附  件: 打 印    关闭窗口  
关键词:
吉林省财政厅监督检查局主办(2008) 版权所有   ICP备案号:吉ICP备05001602号  网站地图
联系电话:0431-88550963 吉公网安备 22000002000018号